3月14日,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,华润雪花啤酒(中国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华润雪花”)宣布旗下新品“小啤汽”正式上市。该产品与珠江啤酒2016年推出的低醇果汁气泡啤酒为同名产品,但华润雪花的新品中不含酒精。这是华润雪花推出的首款碳酸饮料产品,也是其首款果汁饮料产品。华润雪花方面表示,小啤汽是雪花啤酒开辟的全新赛道,也是雪花啤酒开启高端化、年轻化布局的重要环节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并非啤酒企业首次跨界做饮料,随着消费习惯和消费场景的转变,青岛啤酒、喜力啤酒等啤酒企业纷纷布局饮料市场。对此,业内人士表示,在量跌价升的情况下,布局高端化、个性化啤酒成为众多酒企的选择,而饮料业务只是酒企发展的附加产物,难以成为啤酒企业的主流。
无酒精饮料蔚然成风
据悉,华润雪花旗下新品“小啤汽”在外观上有近似啤酒的颜色和泡沫,还含有麦芽和酒花成分。此次华润雪花共推出三种规格,330ml罐装、500ml罐装及500ml瓶装。罐装主要供应非现饮渠道,瓶装主要供应现饮渠道。目前“小啤汽”尚未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市。
华润雪花推出的果味碳酸饮料“小啤汽”也是早有布局。去年10月,华润雪花曾在雪花啤酒首届全国渠道伙伴大会上表示,现在新生代群体消费需求发生改变,更加注重低糖、健康、轻饮。因此,华润雪花将满足年轻人的需求,积极布局更多品类,比如无醇啤酒、饮料酒等。
无独有偶,2020年,百威推出一款无酒精饮料Bud Zero,不含糖,热量仅有46卡路里,每瓶330毫升。嘉士伯在英国推出一款无酒精的比尔森啤酒品牌Carlsberg Nordic。青岛啤酒韩国经销商BEARKY公司则推出了一款无酒精的青岛啤酒品牌,名为“青岛无酒精”。
在中国,越来越多的啤酒企业也开始把目光投向饮料市场。早在2016年,燕京啤酒就定位90后、00后群体,推出即饮茶饮料“茶小生”,在校园渠道重点铺市。2019年,青岛啤酒宣布推出一款王子海藻苏打水,产品定位海洋大健康饮品。2020年,珠江啤酒推出了无酒精菠萝?味饮料。
根据国际葡萄酒与烈酒数据分析公司(IWSR)最新发布的《2021年无/低酒精饮品战略研究》,2020年,无/低酒精饮品在整个酒精饮料市场中的份额达到了3%,预计到2024年,全球范围内的无/低酒精饮料的销量预计较历史同期将增长34%。
2020年2月,青岛啤酒发布公告,把苏打水等饮料增加进公司经营范围,并对《公司章程》记载的经营范围条款作出修订。据了解,青岛啤酒表示后面还将继续开发PET苏打水、玻璃瓶苏打水等更多新品类。
跨界瞄准饮料市场红利
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9年中国饮料类零售额达2099亿元,累计增长10.4%;2020年中国饮料类累计零售额达2294亿元,与去年同期相比,累计增长14%。其中,碳酸饮料2020年全年累计产量达到1971.3万吨,累计增长4.7%。
与一片繁荣的饮料市场相比,啤酒市场则略显萧条。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8年-2020年我国啤酒产量分别为3812.24万千升、3765.3万千升、3411.11万千升,同比下降分别为13.4%、1.23%、7.04%。此外,根据已公布的酒企2020年业绩报告,青岛啤酒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77.6亿元,同比下滑0.8%;兰州黄河预计2020年全年净亏损2900万元-3200万元。
业内人士表示,目前的啤酒市场有些饱和,啤酒消费缺乏增长动力,产销呈现下降趋势。酒企想要发展,就要找到新的业务增量,开辟更多路径。相较其他领域,往饮料行业拓展更有可行性,从销售渠道上看,饮料和啤酒也比较类似。
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,啤酒及饮料的重度消费人群都是年轻人,啤酒行业布局饮料业务,是符合消费者的消费思维及消费逻辑的,具有一石二鸟的作用。此外,目前啤酒市场量跌价升,都在寻求中高端、个性化战略转型,布局饮料市场自然成为啤酒企业转型的落脚点。
仍难撑起啤酒未来
根据国际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所2020年6月发布的研究报告,未来5年,无酒精啤酒预计将增长近50%。此外,欧睿数据显示,2019年,中国无酒精啤酒的零售销售总额为5.79亿元人民币。
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理事长何勇认为,啤酒企业布局饮料市场不算是跨界。啤酒和饮料在国际上本就比较相通,此前也有百威、喜力等啤酒制造商陆续推出无酒精饮料。对于啤酒企业来说,做饮料业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在生产模式上,啤酒厂的设备、水源、甚至副产物二氧化碳都可以用到饮料生产中,成熟的生产条件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,控制产品质量。在渠道方面,啤酒和饮料销售流通也都十分相似。
针对无酒精饮料在国内的发展,业内人士认为,产品需要建立强黏性的消费群体,从而促进品牌的塑造和拓展,并对消费者进行场景教育,如在某些轻社交场合和家庭聚餐健康饮酒场合饮用无酒精饮料。同时,要注重质量,从品质和味道上留住消费者。
何勇认为,啤酒企业的主战场仍然是啤酒本身,在量跌价升的情况下,布局高端化、多元化啤酒成为众多酒企的选择,而饮料业务只是酒企的一个利润增长点,是酒企发展的附加产物,难以成为啤酒企业的主流。
北京商报记者 赵述评 翟枫瑞